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模板(2017.6.30版)
【国际象棋】
一、基本信息(必填项)
课程代码:【2035002】
课程学分:【1学分】
面向专业:【传播学(围棋)】
课程性质:【系级选修课】
开课院系:55402com永利(中国)有限公司
使用教材:
教材:书名:【国际象棋入门教程】 作者:阿尔 劳伦斯 埃勒尚
出版社: 人民邮电出版社
参考书目:书名:【国际象棋基础习题库】 作者:郭宇 李超
出版社:青岛出版社
书名:【国际象棋蓝宝书系列】作者:王旭辉 王杰
出版社:青岛出版社
课程网站网址:
先修课程:【无】
二、课程简介(必填项)
国际象棋是一种有趣得智力体育活动,双方各持有16枚棋子,以擒王为目的,在64个格子内,进行智力与耐力的较量。
国际象棋是科学,文化,艺术,竞技四者融合在一起的体育项目。同时具备教育,文化交流,娱乐等功能。它是一种开发智力和思维缜密度的工具。
学习国际象棋,有利于发展智力,塑造人生个性,培养优秀品德,提高文化素养,提高竞争意识。国际象棋的招法和棋理可以从数学,计算机学,军事学,心理学,思维科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,是一门特殊的学科。
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,国际象棋是一门值得学习,培养和提高的技能。
三、选课建议(必填项)
国际象棋入门容易,提高较难,充满智慧的特点,即能娱乐,又可提高身体和心理的素质,锻炼智力,提升思维缜密度,非常适合在校大学生学习。目前,上海市的国际象棋发展迅速,比赛层出不穷,选修国际象棋的同学们可在学习之余也可多参与各类上海市的比赛,多实战锻炼,丰富课余生活。
本课程适用于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所有的学生选学。
四、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联性(必填项)
专业毕业要求 | 关联 |
LO11:(此处请填写各专业的毕业要求) | |
LO21: | |
LO31:围棋技能:掌握围棋的基本理论、知识和专业技能,技艺达到业余3段 | |
LO32:新媒体采编能力:掌握融媒体采访与写作、融媒体编辑与推送、网络直播、摄影摄像、视频节目制作等新媒体技能 | |
LO33:围棋文化项目运营能力:熟悉线上线下各种运营手段,能够采用最合适最有效的方式,进行用户调研、文案的策划与写作、品牌推广、市场营销等 | |
LO34:围棋产业管理能力:了解围棋产业概况,熟悉围棋文化法规及政策,掌握围棋产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,具备围棋相关单位的管理运行能力 | |
LO35:教学能力:熟悉教育理论,能够抓住学生学习心理,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,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围棋水平 | |
LO36: | |
LO41: | |
LO51: | |
LO61: | |
LO71: | |
LO81: |
备注:LO=learning outcomes(学习成果)
五、课程目标/课程预期学习成果(必填项)(预期学习成果要可测量/能够证明)
序号 | 课程预期 学习成果 | 课程目标 (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) | 教与学方式 | 评价方式 |
1 | LO31 | 1.掌握国际象棋基本规则 | 讲课、课堂提问 | 随堂测试 |
2.知道国际象棋基本规则 | 讲课、课堂提问 | |||
3.学会国际象棋攻占国王的技巧 | 战术使用讨论 | 小组对弈 |
六、课程内容(必填项)
此处分单元列出教学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。知识点用布鲁姆认知能力的6种层次: (“知道”、“理解”、“运用”、“分析”、“综合”、“评价”)来表达对学生学习要求上的差异。能力要求必须选用合适的行为动词来表达。用文字说明教学的难点所在,并标明每个单元的理论课时数和实践课时数。
第一章 国际象棋的历史
教学目标:认识国际象棋的发展和演变过程
教学重点:1.起源 2发展历程 3流行区域
第二章 国际象棋的基础规则
教学目标:了解国际象棋规则,掌握对局能力
教学重点:1.规则2.吃子技巧3.胜负判定
4.开局认知 5.中盘布局 6.攻破防守
七、课内实验名称及基本要求(选填,适用于课内实验)
列出课程实验的名称、学时数、实验类型(演示型、验证型、设计型、综合型)及每个实验的内容简述。
序号 | 实验名称 | 主要内容 | 实验 时数 | 实验类型 | 备注 |
七、实践环节各阶段名称及基本要求(选填,适用于集中实践、实习、毕业设计等)
列出实践环节各阶段的名称、实践的天数或周数及每个阶段的内容简述。
序号 | 各阶段名称 | 实践主要内容 | 天数/周数 | 备注 |
总评构成(X) | 评价方式 | 占比 |
X1 | 期末卷面测试 | 55% |
X2 | 实战对弈考核 | 30% |
X3 | 国际象棋电影观后感 | 15% |
八、评价方式与成绩(必填项)
还是“X”,都可以是纸笔测试,也可以是表现性评价。与能力本位相适应的课程评价方式,
“1”一般为总结性评价, “X”为过程性评价,“X”的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,无论是“1”、较少采用纸笔测试,较多采用表现性评价。
常用的评价方式有:课堂展示、口头报告、论文、日志、反思、调查报告、个人项目报告、小组项目报告、实验报告、读书报告、作品(选集)、口试、课堂小测验、期终闭卷考、期终开卷考、工作现场评估、自我评估、同辈评估等等。一般课外扩展阅读的检查评价应该成为“X”中的一部分。
同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共同授课的,由课程组共同讨论决定X的内容、次数及比例
撰写人:系主任审核签名:
审核时间: